词汇 | 周南 | 正文 |
释义 | 周南《诗经》篇章之总名。“十五国风”之一。共十一篇。与《召南》并称“二南”。汉人以为,“二南”产生于陕西岐山一带。后人据诗的内容推测,其地域包括今河南省西南部及湖北省北部,是国风中最南的地区。据清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考证,南是古国名,在今陕西省。周王将此地分封给周公旦和召公奭作采邑。采邑不能称国,故编诗者称之为“周南”、“召南”。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则认为周是地名,在雍州岐山之阳;南是周以南地区,故周地以南的诗称“周南”。关于产生时间,《诗序》、郑《笺》及后来的崇“毛诗”者均认为是西周初年的作品。而据后人考证,大多数约作于西周末东周初。由于“二南”的写作技巧远胜《周颂》,故今人多以为可能是平王东迁以后之作。 周南①指洛阳一带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留滞周南。”《史记》裴骃集解引虞挚云:“古之周南,今之洛阳。”司马贞索隐引张晏云:“自陕已东,皆周南之地也。”②即“终南山”。 周南(1159—1213)宋文人。字南仲,号山房。平江府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光宗绍熙元年(1190)进士甲科。授池州教授。后以岳父黄度言忤当路为御史所劾,并罢,差为常州推官。父卒不行,主管吏部架阁文字。宁宗开禧二年(1206)干办浙东常平司。三年五月诏试馆职。上书对策反对用兵,诋忤权要,除为秘书省正字,七月丁忧去。嘉定二年(1209)十月,服阕再除,三年二月为言者劾,复罢。嘉定六年卒。自幼耽书喜诵,十五、六岁时视吴下问学止科举,心陋之。后从叶適讲学,顿悟有得。能诗善文,尤长四六。文词雅丽精切,达于时用,每以世道兴废为己任。著有《山房集》九卷传世。生平事迹见《宋史》卷三九三。 |
随便看 |
英汉词典包含224195条英汉翻译词条,涵盖了常用英语单词及词组短语的翻译及用法,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