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汇 | 补泻 | 正文 |
释义 | 补泻中国古代医学用语,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以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平衡被打破,即或病有余,或病不足。如“神有余有不足,气有余有不足”(《素问·调经论》)。而治疗即是设法重新恢复平衡,故需“有余泻之,不足补之”,如“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”,“神不足者,视其虚络,按而致之”;“气有余则泻其经隧”,“气不足则补其经隧”(同上)。反映了《内经》关于平衡的健康观念与医学理论。 |
随便看 |
英汉词典包含224195条英汉翻译词条,涵盖了常用英语单词及词组短语的翻译及用法,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